您的位置:首页 >文案大全 >

精选132句徐志摩简介100字左右(徐志摩简介100字内容)

导读徐志摩简介100字 1、徐志摩的个人资料50字 (1)、2015年6月,我校举办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切尔卡斯基所著压卷之作《徐志摩:在梦幻与现实中飞行》新书发布会及徐志摩作品朗诵会、学术研讨会和学术...

徐志摩简介100字

1、徐志摩的个人资料50字

(1)、2015年6月,我校举办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切尔卡斯基所著压卷之作《徐志摩:在梦幻与现实中飞行》新书发布会及徐志摩作品朗诵会、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上的部分发言及作品,来追踪徐志摩的生平轨迹,缅怀我校杰出校友,纪念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2)、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3)、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4)、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康桥。正值风华正茂,青春唤发的他,在这里接受了文学洗礼。“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因为,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娓娓的康河波光潋滟神思恍惚中沉淀了多少文学孕思。他说:在康桥之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留学路再艰难,也有平坦的时候!

(6)、注:《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7)、本平台刊发诗歌,散文,随笔,杂文,评论和微小说等,题材不限。

(8)、郑孝胥是何许人也?他做过伪满洲国总理,是个汉奸。但郑孝胥的书法却是一绝,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我们现在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交通银行”四字,就是出自郑孝胥之手。除了徐志摩外,当时的许多名人都是他的徒弟,如林语堂、曹聚仁、赵正平、李唐、郑洪年……

(9)、作者寄稿,请于正文后附100字左右个人简介及近照。

(10)、 2002年秋季,我和师兄有一次江南之行。我们游览上海、杭州、乌镇、绍兴,返程时理所当然地也去海宁的徐志摩故居参观拜谒。迎着晚秋微寒薄凉的晨风,我们经西山路,转硖西街,跨仓基河,到达硖石镇干河街。临街一栋砖红色东西合璧风格的小洋楼赫然矗立眼前。故居院内翠竹、茶花、石榴、夹竹桃等植物亭亭净植,清新静谧。后院那口名为“爱的清泉”的小水井,洋溢着爱的气息。小楼建于1926年,曾被徐志摩称为“香巢”。台门上方有金庸先生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门后有砖雕“东海安雅”四个字。台门左前侧摆放着一块刻有志摩先生脸谱的汉白玉石雕。故居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正厅门上方有臧克家先生题写的“志摩故居”门楣。后楼中堂有徐志摩半身塑像,一楼东厢房陈列和展示了志摩思想文学活动图片及资料,玻璃橱柜中摆放着志摩各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与研究书籍,西厢房陈列着志摩的家世生平。二楼为志摩家人的起居室。客厅宽敞明亮,东厢房为“眉轩”,即诗人与陆小曼时尚而温馨的卧室和书房。西厢房为诗人父母卧室,以及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卧室。一幅幅黑白写真照片,一段段文质兼美的文字简介,真实地辑录着志摩先生短暂一生的精彩与辉煌,以及他无畏无惧地追求爱、美和自由的曲折历程。在徐志摩故居,我忽然记起了胡适先生说过:“他(志摩)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故居之游,让人难忘。

(11)、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2)、1916年,20岁的徐志摩入北洋大学法律预科学习,成绩优异,一年后因为北洋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而转入北大。在天津一年的求学生活虽然短暂,但却影响了徐志摩此后的发展方向和文学道路。

(13)、徐志摩,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4)、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5)、三毛是很多年轻女性非常喜欢的现代作家,与荷西的爱情更是令很多人都尤为羡慕的,只恨命运多舛,有情人没得长久相伴。

(16)、在天津一年的求学生活虽然短暂,但却对徐志摩此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夜困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对着忧愁申诉……”诉说的正是他对天津的回忆。文中表现出的痛恨战乱、追求自由的现实主义家国情怀无比浓烈,让他在用唯美的诗篇歌咏真善美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目光留在了底层百姓的身上。

(17)、路遥:祖国是什么 | 木心:从前慢 | 泰戈尔:生如夏花 | 戴望舒:雨巷 | 郑愁予:错误 | 舒婷:致橡树 | 纪弦:你的名字 | 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 蒋勋:愿 |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 北岛:迷途 | 古马:白杨 | 余光中:乡愁 | 叶芝:当你老了 | 何其芳:月下 | 蓝蓝:如今我黑黑的眼睛 | 海子:九月 |……

(18)、注:该诗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19)、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

(20)、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2、徐志摩简介100字左右

(1)、..............................................................................................

(2)、 大学阶段和工作后,我继续阅读徐志摩的书信、日记,更深地理解了徐志摩的人生和情感世界。文字的阅读,继以影视的欣赏,丰富了文学接受的感性色彩。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是2000年1月中国台湾纵横国际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言情剧,由曾念平和丁亚名联合导演,王蕙玲编剧,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人感情纠葛的故事,于2000年1月10日在中国台湾首播。2002年9月该剧提名美国艾美奖最佳外语电视剧奖。欣赏这部连续剧,是我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一大收获。剧情围绕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舒缓展开,纵览整部电视连续剧,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剧情缠绵悱恻,柔情似水,作为观众我随之亦喜亦悲,柔肠寸断。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与其文字世界堪称互文,都是民国的传奇,鲜活的生命和情愫,呈现在荧屏上,弥补了我长期阅读其文字的缺憾,尽管剧情略显冗长散漫,我还是饶有兴致地完整看了两遍。

(3)、有关徐志摩及新月社、新月文人、新月文化的新文献、新史料;

(4)、配图2:陆小曼-再别康桥/设色绢本立轴45×8cm

(5)、诗的一开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贴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甜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6)、 “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朱自清

(7)、 硕士毕业以后,我到了山东的泰山学院工作,泰山学院位于泰安的西郊,泰山学院校门前的100米左右,有一条贯通中国南北的铁路干线京沪线,在民国的时候,它叫津浦线——北起天津,南到南京的浦口。这条铁路线建于1912年左右,离今天已经100多年了,我在每个学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上,每次讲到新月派和徐志摩的时候都会讲到,徐志摩的日记上经常记录他多次乘坐这条津浦路南来北往。在1931年,他乘坐的“济南号”飞机从南京飞往北京的时候,在济南的开山撞在山上(开山乃是当地镇名,非山名,飞机直接撞击的山头在开山镇西部,当地称为西大山),飞机起火,徐志摩英年早逝。“济南号”飞机,竟与徐志摩罹难的实际地点济南南部山区巧合,冥冥之中似乎一语成谶。开山镇其实离泰山学院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它位于济南和泰之间,西大山也是泰山山脉的一个余脉。这条历史悠久铁路线和这座山一下子把徐志摩和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学校泰山学院的物理距离拉近了。徐志摩离开我们已经九十年了,但现在看起来,在他留给我们的日记中,他生前乘坐火车飞奔的铁路线和逝世前乘坐的飞机撞击的开山镇上的西大山,却离我生活的地方如此之近。研究一个作家不但要研究他的作品,还要研究这个人的人生轨迹,每次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告诉他们——徐志摩乘坐的飞机飞过我们泰安的天空不久,再往北几十公里,因为初冬的弥天大雾撞上了开山镇的西大山,一下子他的生命就消失在了天空。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名人和普通人,任何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他们之间并没有截然不可跨越的鸿沟。学生听了面面相觑,似乎觉得,徐志摩离我们真的并非多么遥不可及。后来我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朗读过徐志摩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泰山日出》,这篇文章当然是徐志摩为了欢迎印度的诗泰戈尔访华而创作的热情洋溢的颂词,《泰山日出》原刊于一九二三年九月《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九号。他用泰山日出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光华四射来形容泰戈尔的文学成就。我真的不知道徐志摩是否爬上过泰山,看到过泰山日出?我从一些材料上还暂时还无法确知,但一下子泰山日出这样一个泰安人津津乐道的著名的景观竟然出现在徐志摩的笔下,让我的学生们觉得他离泰安和泰山都非常的近。根据我的猜测,以徐志摩忘情山水、游览四方的性情,泰山他应该是亲自登临过,泰山日出他应该是认真欣赏过的。《泰山日出》比一般平庸的颂词要技高一筹。这不仅体现在字里行间紧扣泰山日出气宇磅礴的奇伟景观,一字一句都蕴含着欢迎泰戈尔的情思与赞美,而独特的个人经验与普遍情感的融合方面可谓水乳交融不留痕迹。特别是前面长风散发的祷祝巨人的描写,以及临结尾时写这巨人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令人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最能体现徐志摩诗意盎然的才情和创造性。中国文化语境里,“泰山北斗”是形容文化圣人的词汇,泰戈尔得到这种礼遇,可见徐志摩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8)、本文由(苏语堂)原创,配图及配乐来源于网络

(9)、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0)、“徐章垿(徐志摩原名),浙江第一中学毕业,沪江大学正科修业。民国六年七月补习半年期满,经入校试念,及格。”

(11)、在英国留学时,梁启超正巧也在英国。他把年轻的志摩介绍给了自己的好友林长民。从此,志摩经常到林家去,也认识了林的女儿——17岁的林徽因。志摩一见到她,便感到一切都“焕然一新”。上苍恩赐!林家父女也很崇拜梁启超。梁启超对志摩的介绍引荐,大大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其实,这位年轻的“朝拜者”的心扉,已经迅速向这位美人及才女敞开。“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剑桥大学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年轻的志摩饮着自然与剑桥的春水,萌生了极大的爱情、诗性与求知欲。 

(12)、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13)、天津大学档案馆珍藏的学籍册里记录着徐志摩的入学情况。1916年,20岁的徐志摩放弃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法律预科学习,选修《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等课程,虽然课程都是英文授课,但是他的成绩很优异。他一年后因为北洋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而入北大。

(14)、因为他情史颇为丰富,所以郭沫若在业界名声并不是很好,鲁迅甚至评价他为“天才加流氓”。

(15)、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16)、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曾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重新获得写作权利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17)、本文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资讯由驿站编辑搜集整理,版权属于原版权方,如有侵权/错误/不实,请联系小编处理删除,谢谢~

(18)、音频部主任:芷蕊   张桐嘉   贝西  

(19)、当年北洋大学图书馆中外名著藏书甚丰;北洋大学原址位于天津北运河右岸,桃花堤和北洋桥之间,水涛花影,美轮美奂;京津一带的名人、高手如云。所以,徐志摩在天津虽然仅仅一年,但却充分发挥了其“天分”,对其后来的创作生涯产生了一定影响。

(20)、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3、徐志摩简介100字内容

(1)、 这几年,我业余喜欢临摹名人字画颐养性情,徐志摩的书法,我经常在风雨朝夕和夜阑人静时反复临摹。“字者,心之画也”,徐志摩的诗名实在太过显赫,这几乎掩盖和遮蔽了他在学术、散文、戏剧、小说、翻译、书法等方面的才艺。当我们翻开徐志摩的一些诗稿、对联、扇面、条幅等书法作品后,吃惊之余不禁大叹:要论及书法,徐志摩丝毫不逊于五四文人中的同辈高手。徐志摩的祖父徐元衡精于书法翰墨,其伯父徐蓉初是清末藏书家,对书画也颇有研究和造诣。幼时的徐志摩先后得到秀才孙荫轩、贡生查诗溥、桐城派古文家张树森等乡宿名儒的启蒙指导,受到很好的旧诗词和书法的训练。展卷一览,徐志摩的书风和他的诗人气质珠联璧合,自然洒脱,天马行空,如行云流水。仔细揣摩,又感觉他的书法法度严谨,训练有素。刘熙载认为,书法以“士气”为妙品,苏东坡也说:“退笔如冢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徐志摩博览群书,游历四方,学贯中西,贯通古今,再加上诗人的飘逸灵动,遂成就了他的卓尔不群的书风。

(2)、总有人问我:留学到底好不好?对于留学生,我想要这样来形容:他们是温,他们是暖,他们是人间的四月天~

(3)、林徽因这个人设还是十分有争议的,有人说,她是位清奇的才女,也有人说,她是当代“绿茶”之典范。

(4)、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d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5)、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视为可以做形式上的修改,字数控制在300——1500之间。

(6)、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他的《飞鸟集》影响冰心,使她写出了《繁星·春水》。

(7)、“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徐志摩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态度》)

(8)、注: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读者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9)、接受国际教育,有面包,有自由;接受传统教育,有面包,无自由;不接受教育,无面包,无自由!

(10)、切尔卡斯基指出,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又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称徐志摩的诗是自由且无拘,热情而闪烁智慧,节奏与音乐感极强,注重中国传统和诗歌规则并再创了西方诗歌的新形式,引人遐思,具有美感。

(11)、作为一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文学家、诗人,徐志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切尔卡斯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徐志摩:在梦幻与现实中飞行》是切氏未曾发表的研究徐志摩的压卷之作,也是他未曾公开发表过的遗作,更是迄今国内出版的首部外国人全面解读徐志摩之中译本。该书以徐志摩的政治、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穿插了其婚姻与爱情插曲、社会交往、创作与学术活动,学术性与文学性交相辉映,可读性极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原本的徐志摩,是当前研究徐志摩及其思想、文学成长历程的权威著作。该书已于2015年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2)、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还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曾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13)、注:该诗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14)、1916年,20岁的志摩慕名来到天津,考取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律预科,选修各种文学课程,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痴迷。

(15)、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飞出国门高声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

(16)、 有一千名读者,就有一千个徐志摩。读者与作家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在林林总总的作家诗人中,喜欢哪一位,恐怕关乎读者自身的性情和志趣。我天性自由散漫,喜欢纵情山水,自然也就对志摩先生情有独钟。博士论文选题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态文学”,恐怕与早年深深沉迷于徐志摩的自然性情的文字不无关系。至今还记得初读徐志摩对大自然的挚爱的文字:“我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课室;云彩的变幻,晚霞的绚烂,星月的隐现,田里的麦浪是我的功课;瀑吼、松涛、鸟语、雷声是我的教师,我的官觉是他们忠谨的学生,爱教的弟子”。(余志摩:《雨后虹》,《徐志摩全集》(第一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9页)我在自己的求学、教书、生活、情感世界里,沐浴着徐志摩的精神光辉茁壮成长。伟大的诗人志摩先生是一棵硕果累累的秋树,每逢从树底下走过,总能采摘到新鲜而成熟的果实,无论软糯的果肉,还是酸甜的汁水,芬芳的气息,都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17)、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正是其鼓舞人们上进的一个方面,也正体现了“五四”精神。他在康桥的自然风景中大彻大悟:“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离一天。”“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我们的‘病根’就有缓和的希望。”因此是因为康桥的自然之美以及作者失落在这里的梦幻,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热爱,而使之对康桥难舍难分。在康桥这里充满了浪漫诗人所需要的古老、宁静、恍惚的氛围,更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怎能不凝固为诗人解不开的“康桥情结”呢?更何况离开康桥后生活情感决非如康桥的宁静,而整日奔波乃竟为了生计,更增加诗人对康桥幻梦的不断追寻。这也许就是“康桥情结”永伴始终之由吧!

(18)、馆内陈列着上千册与徐志摩相关的书籍报刊、纪念品、艺术品等珍贵文献,如新月聚餐会徐志摩和陈公博联名邀请张凤举和徐祖正赴宴的请帖、民国期间发行的《新月》杂志原刊、徐志摩任《晨报》副刊《诗镌》主编时编印的报纸原件、1949年陈从周所著的《徐志摩年谱》原版图书、诗人表兄文字学家朱起凤为徐志摩所写的挽联原件、徐志摩伯父的私人印章、陆小曼生前所穿的刺绣旗袍以及当年赠送张歆海和韩湘眉夫妇的山水画原作等。

(19)、杨绛,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20)、 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4、徐志摩的资料简介30字

(1)、1920年9月24日,徐志摩毅然离开美国,并于10月上旬到达伦敦。碰巧罗素外出不在,志摩便造访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到社会科学系做旁听生。

(2)、1910年,14岁的志摩考入全国闻名的杭州府中。中学时代,徐志摩最崇拜的偶像是当时杰出的改革家和教育家梁启超。年轻的志摩爱上了他的著作,并力图模仿他的文风,深受这位导师的思想影响。 

(3)、徐志摩的诗名实在太大,几乎掩盖了他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翻译等方面的才艺。当我们翻开徐志摩的一些诗稿、对联、扇面、条幅等书法作品后,吃惊之余不禁大叹:要论及书法,徐志摩丝毫不逊五四文人中的同辈高手。

(4)、鉴于民国时期诗人历史久远,视情况会附上诗歌创作背景,以供读者阅读。

(5)、每一天,我们都在和自己分别,和这个世界说着再见,(并期待着下一次真的再见)。可有时候真的就是和一些人和事别后再也不见,任一份固执的情感留在最初诞生的地方,成为苦涩成为想念成为拿不起更放不下的执着成为一天又一天绝望的时间。

(6)、有时候,我无法去揣度诗人在诗中真实的情感,就像我无法让自己在这些如火的字句前冷静,因此我只能在诗里诗外任由自己的情感被这场离别的波涛拍打,沉浮间极尽所能在与诗人进行着角色和场景的互换。人生的离别有万千种理由,却没有一种如徐志摩这样千回百转让人反复吟咏,这已经不是一种离别,而是一种注定、而不自知的重逢。

(7)、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8)、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9)、徐志摩纪念馆位于杭州下城区六百弄,是一家民办公益性纪念馆,常年免费开放。

(10)、当代海宁籍书画家唐吟方称:“(徐志摩的)笔墨风流洒脱,提按顿挫敏捷圆满,意致与郑孝胥书法相近。“这大致道出了徐志摩书法的特征及师承关系。

(11)、 高中阶段,我有幸在新华书店购买了来凤仪先生主编的《徐志摩散文全编》(1991年10月浙江文艺出版社),从散文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了徐志摩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徐志摩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笔成趣、文质兼美。他的散文内容兼及时政新闻、人生自叙、悼念师友、评述社会、风景游记、书信札记等诸多领域。这些散文集中体现了徐志摩散文的独特审美风貌,那就是思维活跃舒展,笔调飘逸灵动,文风潇洒自如,看似马踏大野无边无际,实则娓娓而谈收放自如,臻于炉火纯青之艺术境界。记得当时最喜欢《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这篇散文极其富有田园牧歌情调,堪称珠圆玉润的诗化小品文。文章情调悠闲舒缓,从容自得,细细品赏,会心的语感和玲珑的妙悟如醍醐灌顶。全文以与隐含的读者交谈闲话的口吻和叙述方式展开,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文章以浑然天成的妙笔开首:“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偷得浮生半日闲,徐志摩青睐山中客居的妙处,因为山中的大自然的钟灵毓秀,是远离现代文明物欲横流的,是一个幽僻而闲散的好去处。徐志摩在那儿可摆脱日常文明社会的种种名缰利锁,可以完全无拘无束地袒露自我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作者不用在乎人家怎样看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必矫揉造作,“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独行山中的舒畅令人陶然忘机。徐志摩认为:“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玲珑剔透的文字,人与自然的融会贯通,诗人的心旷神怡,“天人合一”境界的悠然自得,可谓文质兼美,真情丰盈。作为散文家,徐志摩永远有着赤子之心般的天真和单纯,也对大自然格外珍惜,充满追忆和思念也洋溢着轻微的感伤,而且,这种回归自然是孤独之心的自我抚慰。我的故乡泗水,同样山清水秀,自幼在山光水色中流连忘返的我,读到徐志摩的山水书写,自然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12)、杨绛与钱钟书的感情被世人传为佳话,“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让人备受触动。

(13)、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4)、康桥时期是他灵魂的开启地和栖息地是徐志摩短暂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可以说是志摩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也是他人生重大转折点。这里是他学业精进的里程碑,也是他结束和张幼仪的婚姻,寻找真爱的感情之碑。在这里,他尝到了天堂与地狱的滋味,但他体味最深的就是“爱是人生第一件伟大的事业,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的自由了”。

(15)、郭沫若回复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Thankyou

(16)、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17)、早在杭州府中求学时,天才的徐志摩便显露出了他的非凡才情。而说起来他的第一次婚姻也缘于此,并和书法有很大关系。

(18)、作品必须原创,积极向上,内容健康,书写生活,歌颂盛世,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1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升学规划的种子,得到名校录取的果实。

(20)、日本(特设预科→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福冈九州帝国大学)

5、徐志摩生平简介50字

(1)、世上本无留学,只是出国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欧洲留学、亚洲留学、澳洲留学……而我,选择的是亚洲留学——日本!

(2)、胡适一生都在反对独裁专制,有人称他为“站在新旧时代的一代文宗”。八卦一下,胡适虽只有一位妻子,但红颜知己却有很多,韦莲司为了他终身未嫁,曹诚英还与他同居过一段时期。

(3)、天津大学英华卓荦,人才辈出。《徐志摩全集》中所收录的1917年写的散文《天津水祸》:“天不厌祸,津直之民既苦于兵,复没于水……方今祸遍神州,谁与为援哉……”即为证言。 

(4)、“诗歌创作艺术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应该尊重诗人的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大家”,是徐志摩最早宣告的。他作为期刊编辑和诗人,认为文学是“精神革命的巨大潜力”,并不断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向前发展。

(5)、六岁到十一岁,志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的"。

(6)、注:《再别康桥》是中国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新诗。1928年秋天,作者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旧译康桥),乘船返回中国,途经中国南海时,把剑桥的景色和缅怀之情融入诗中,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该作品在1928年11月6日完成,同年12月10日刊于《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自该新诗出版后,诗句被多次谱上乐曲,诗中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也成为中国传诵一时的名句。

(7)、冰心回复林徽因:大老远的带啥礼物,多不好意思~

(8)、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甚至是日韩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9)、电子投稿:17706536087@1com 

(10)、徐志摩-兰石图(局部)/ 立轴水墨纸本68×29cm

(11)、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这次日本之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Everlastingyea!”——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12)、敬请各位师友、同仁、专家赐稿为盼!原创首发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约为千字百元(单篇稿酬以500元为限),转载稿件一般均会注明原载出处,转发后即向作者赠刊两册,谨以致谢。刊物出版,将寄赠国内各大图书馆、文学类博物馆及文化界知名人士阅读、保存。

(13)、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著名的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却十分同情被欺压的弱小民族,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14)、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诞生120年来,素以理工科闻名于世,培养出了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无数“大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新诗的先驱徐志摩也是北洋大学校友。2016年是北洋大学著名的校友徐志摩入学100周年。

(15)、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都在坚持写作,可见他对于文学的热爱。

(16)、注:平台同步天天快报,触电新闻,请自主关注。

(17)、 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

(18)、1919年9月,志摩从克拉克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知识领域大大丰富。那时,他认为,罗素的哲学思想就是其生活与创作的方向盘。他决心像伟人罗素那样,揭露伪善和谎言、庸俗和陋习,捍卫和平与文化。于是,志摩决心到英国拜见罗素,亲自聆听他的谆谆教诲。

(19)、审核通过的稿件会在二周内回复,未回复即视为不予采用。

(20)、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诗歌创作背景:该诗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1)、同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缺点,不总相信自己是对的,也有软弱性,希望做点每人都想做的事。所以著者说:“我全然没打算描绘一幅圣像般的诗人肖像,那太俗气了,尽管他已经回答了我有关诗人的概念。我试图展现,他是一个实际的人——真实的人。惟其这一点,能让读者记住他和爱上他,那就足矣!”       

(2)、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3)、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曾被荣称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主战士”。

(4)、在杭州府中时,志摩交流广泛,认识了不少好友,包括郁达夫。志摩成绩优异,年年任级长。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

(5)、徐志摩的祖父徐元衡精于书法,其伯父徐蓉初是清末藏书家,对书画也颇有研究。而幼时的徐志摩先后得到秀才孙荫轩、贡生查诗溥、桐城派古文家张树森等乡宿的指导,受到很好旧诗词和书法的训练。

(6)、冰心这个人是非常爱国的,若放在古代,一定也算得上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7)、“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这是对他极高的评价,很多文人都曾大加赞扬过他的风骨。

(8)、轻轻的我又转校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你好,剑桥!

(9)、胡适,原名嗣穈,笔名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10)、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一声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小学课本里的《背影》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11)、纪念馆因致力于传播徐志摩生前崇尚的“爱、自由、美”理念,逐渐成为杭州这座美丽天堂城市的新文化名片与新城市坐标。

(12)、文/李明滨 为《徐志摩:在梦幻与现实中飞行》一书作序,系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3)、从1922年10月19日到1931年11月19日,这9年是志摩的诗歌、散文创作和文学翻译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他办了两件十分得意的大事:一件是1924年4月,他发起并组织接待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另一件是1925年3月,志摩离开北京开始了第二次欧洲之旅。这次他访问了5个国家,回见老友,认识了罗曼•罗兰、哈代和丹农雪乌。他拜谒了自己崇拜偶像的古墓。在伦敦,他在剑桥消闲数日,造访了久负盛名的达廷顿庄和恩厚之夫妇,在罗素家中度过了难忘的时刻,他还实现了盼望已久的与著名作家、诗人哈代相见的愿望。

(14)、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3年成立新月诗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

(15)、他是近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他的诗歌总是让人黯然心动,他的字也最让人动情,他与三位漂亮女性的情感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他的生命虽仅有短短的34年,故事与文才却流传了百年。

(16)、主播简介:新华阳光,本名魏新华,甘肃省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边城之声”语言艺术文化交流平台编委;爱上经典文学艺术特邀朗诵主播。曾获首届“甘肃银行杯”中国兰州诗词大会朗诵大赛一等奖。

(17)、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但是志摩不受管束,好发问。在当时社会,长辈比较喜欢乖巧,恬静的孩子,所以志摩常常挨骂。

(18)、杨绛回复钱钟书:老头子,你还真是与时俱进啊

(19)、...............................................

(20)、从小就崇拜自然的他,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潜意识。在英国,他结识了各种流派的作家,研究了浪漫派诗歌作品,涉猎了西方绘画艺术,创作了其早期的诗歌,翻译了曼殊斐儿的短篇小说、莎士比亚的剧本和拜伦、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

(1)、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夜莺,是中国的济慈。他出生的那年,1897年,我的曾祖父还没有出生(我的曾祖父生于1911年);他逝世的那一年是1931年,我的曾祖父才20岁。我生于志摩先生逝世43年之后的1974年。从辈分上讲,徐志摩是我的高祖的同龄人。但是,诗歌却让诗人和读者成为旷世之交,成为彼此并无年龄隔阂的灵魂之交。我相信,即使再过一百年,吟诵着《再别康桥》的未来的孩子们,也不会与志摩先生有代际和年龄的彼此隔膜之感。这从一个侧面其实很好地反映了一个事实,徐志摩的诗歌中流淌的人文精神、自然气息和情感质地,是可以历久弥新的,是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黯然失色的。志摩先生飞扬的神采,高雅的气质和迷人的魅力,使他永远活在历代读者的心中。说起来,既幸运也残酷,徐志摩与生前身后文学史上最才华横溢的才子们一样,他们的天才引发了天妒,因此过早地回归了天国。这样的名字,可以罗列一个谱系,诸如王勃、李贺、夏完淳、纳兰性德、顾城、海子等等。他们没有晚年,甚至没有中年,他们的少年意气飞扬凌厉,他们奉献给历史和读者的文字,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发出的光澄澈、清新、通透而明亮。

(2)、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比如:走出国门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3)、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d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关于他遇难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上,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4)、我们都知道徐志摩的原配夫人是张幼仪,她的四哥张嘉璈曾任浙江省都督朱瑞的秘书。一次,张嘉璈随都督到杭州府中视察时,发现了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而且其书法峻秀有力,透露出不同一般的才气,使之大为欣赏。

(5)、林徽因 徐志摩- 牡丹(局部)/ 立轴设色纸本68×22cm

(6)、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留学。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申请名校最最重要的是真诚,只有心诚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发光点。

(7)、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诗人那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8)、正当志摩正如饥似渴的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却传到他的耳中。其父爱财心切,要志摩于一位富家千金张幼仪结婚。志摩一时无法接受,然而他又挨不过父母与奶奶的哀求,最终答应了。同年,志摩与幼仪结婚,然而他们本无感情。婚后彼此冷冰冰的。不久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学去了。

(9)、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10)、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这样的一个梦,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从这一点上,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11)、人是美人,但她的爱情正如她说的,是“低到尘埃里的”,略显悲凉。

(12)、2006年秋季,我考入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入校不久,我就想到上海徐志摩故居参观。上海徐志摩故居就在延安中路913弄,可惜原址已拆迁,目前在这一弄堂口挂着指示牌。听说,原址是一幢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是上海滩老式石库门洋房。1929年3月29日,泰戈尔再次来到上海,曾住在那里。楼下当中为客堂间,陈设简单。这里只作穿堂,新房设在二楼厢房前间,后小间作陆小曼的吸烟室。三楼是志摩的书斋。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正是在此诞生了鼎鼎大名的《爱眉小札》、《媚轩琐记》和《小曼日记》等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