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案大全 >

精选73句送别诗的情感有哪些(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导读送别诗的情感 1、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1)、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

送别诗的情感

1、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1)、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2)、考点精析(来源:学#科#网Z#X#X#K)

(3)、其他意象: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浮萍、孤蓬、杜鹃、鸿雁、春草、水、寒蝉、西风等。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5)、小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渭城曲唐/王维 

(6)、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用郑袤的典故,勉励友人政绩日隆,“茂陵”句则是自喻,期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受到赏识。“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写万般无奈之情,天地间只剩下这徒劳无益的“离忧”。全诗感情真切凄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遏的悲愤。

(7)、(问)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8)、所以离愁别绪也成为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友人分别,有的诗人故作坚强,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诗人豁达豪兴,如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有的诗人互相勉励,未来可期,如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10)、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例:《芙蓉楼送辛渐》

(1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两句写得真是情真意切,缠绵悱恻。俗话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每到最后分手,总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友人虽已登舟而去,但友人频频回过头来“看”着诗人。“回头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友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一个“看”字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2)、参考:暮春,飞花。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13)、  这首词多处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情感。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

(14)、 ID:gzywxxzs                                 

(15)、诗人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16)、友人远走他乡,作者借送别诗来劝告勉励友人。

(17)、第二步:看是否有送别背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感情。

(18)、参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以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19)、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别刘谞》)

(20)、《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送别诗的情感有哪些

(1)、首联“卧病”道明诗人的身体状况,无法亲自送别。

(2)、诗人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3)、第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4)、(参考)刘长卿《别严士元》第三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5)、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6)、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7)、《赠汪伦》这诗中,蕴涵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汪伦仰慕李白已久,因深知李白好饮酒,喜游历,就为李白捎去一封信,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

(8)、本诗没有特殊的送别背景,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环境,三四句写作者设想对方抵达后的情景,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9)、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10)、(参考)刘长卿《别严士元》第三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11)、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12)、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践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13)、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1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名义上是写送别诗,实则写送别时的景物,或者是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17)、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18)、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现代歌手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9)、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20)、颈联“追孙楚”“吊屈平”,出现两个人名,这两个人物与杜审言有着相同的遭遇,富有才气,而仕途坎坷,诗人用典暗讽了朋友的遭遇,统治者不识人才。

3、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1)、(参考)最后两句,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第二步:看是否有送别背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感情。

(3)、读标题,“送别”点名这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那么什么原因要送杜审言呢?通读全诗,尾联“可惜”两字,知是杜审言被贬官,以至于宋之问要去送别他。

(4)、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5)、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8)、第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9)、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10)、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正如江淹《别赋》所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2)、注: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仕途坎坷。

(13)、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白居易的小诗,这首送别友人的五言绝句,才是千百年来人们在送别时最真实的写照。千般滋味尽在不言中。

(14)、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16)、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17)、(注)⑴京师:北宋都城汴梁。⑵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8)、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用郑袤的典故,勉励友人政绩日隆,“茂陵”句则是自喻,期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受到赏识。“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写万般无奈之情,天地间只剩下这徒劳无益的“离忧”。全诗感情真切凄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遏的悲愤。

(19)、读诗三看,一看叙事,弄清离别之因;二看绘景,感受画面和氛围;三注意表达技巧。具体欣赏一首诗时,要养成一句一句读,以及“靠词”读的习惯。

(20)、其他意象: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浮萍、孤蓬、杜鹃、鸿雁、春草、水、寒蝉、西风等。

4、送别诗的情感和手法

(1)、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2)、  这首词多处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情感。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

(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白居易的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缓缓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最真实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人人所共有的。故而能从心底打动读者,引发强烈共鸣。

(5)、首联中的“嗟”字表达了多重情感: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依依惜别之情;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惋惜;对朋友的宽慰。

(6)、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

(7)、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8)、当李白走时,汪伦借口没有陪同上船,李白不知,当船要开时仍不见汪伦,心中不免有点伤感,如此盛情相约,见过以后,自己了却了心愿,就不再把客人放在心上。

(9)、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10)、注: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仕途坎坷。

(11)、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12)、参考:“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肃杀的氛围;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离别之苦(离愁别绪;离别悲愁;因离别而黯然神伤)。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13)、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