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案大全 >

精选74句王勃写的分别诗(王勃写的诗词两篇)

导读王勃最著名的两首诗 1、王勃最出名的那首诗 (1)、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2)、唐诗中有很多抒写友情的优秀作品...

王勃最著名的两首诗

1、王勃最出名的那首诗

(1)、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2)、唐诗中有很多抒写友情的优秀作品,在传统文化中,忠于友谊、勇于奉献的行为,都彰显了华夏民族宝贵的品格。唐代一些诗人不仅彼此间具有深厚情谊,而且还以形象的语言、诚挚的感情,将其谱写成不朽诗歌,后代读者阅读这些激动人心的诗篇,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趣味。

(3)、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

(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5)、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6)、清代学者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

(7)、尾联更是令人赞不绝口,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像小儿女一样,因感伤离别而泪***衣巾。今日的分别,是为了明日更好的相聚,诗人希望到那时,彼此都能事业有成,重逢时也可以共同举杯,畅叙深情厚谊。

(8)、这两首诗以江、山、亭、月、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诗的妙处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9)、天生我材必有用,意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充分体现了李白的高度乐观,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的体现他对人性道理的感悟。

(10)、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同时写出友人远赴之处,只描绘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送别的情意便在其中了。

(11)、接下来诗人开始劝慰朋友,彼此都是宦游之人,早已看惯了生死离别,逢此离别之时,一定不要太悲伤。其实诗人境况与对方相似,抚慰朋友也是在鼓舞自己,不要陷入悲凉和愁闷的境遇中。

(12)、第一二句便是直抒胸臆写到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同时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此诗显得更具有感染力,“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这里诗人以“长江”、“滞”、“万里”、“归”等等一些看似很普通的名词,却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之感,从而也是把骨子里的那份思乡之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的淋漓尽致。

(13)、王勃的这首诗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伤感的思乡之作,由于诗人受到了排挤之后,他则是选择了到各地去游玩,为此在秋天到来之时,看到满山的黄叶,于是思念起了故乡,从而写下了这么一首令人悲伤的作品。

(14)、“杜少府,此去可要做好父母官,保境安民啊。”

(15)、杨炯:“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16)、古代交通和行旅极不方便,同时还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朋友间的分别就会很伤心,重逢也特别兴奋,于是描写别后的思念,也成为日常表达友谊的主要方式。唐代的告别诗浩如烟海,而最能表现诗人豪迈进取心的,无疑是送别中彼此相互鼓励的诗作。下面介绍两首著名的送别诗,王勃与王维的对决,体现了一往无前的壮美。

(17)、短短10个字,却将相隔千里的两处地形地势刻画到绘声绘色,不得不归功于王勃的目光高远以及他抓住景物特色的能力,这也是诗人的必修课之一。

(18)、最后两句意境开阔,格调激昂,以慷慨高歌为张判官壮行,可谓豪情凌云,也一反送别诗凄悲的基调,尽显年轻诗人的豁达襟怀。

(19)、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20)、第一首诗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分别构成对比,人与物对比,物与物对比,在回忆过去繁盛与热闹之中展现眼前的衰败与冷寂,艺术效果非常明显。

2、王勃写的分别诗

(1)、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

(2)、此诗哲理深刻、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是古代送别诗中的上上之品。

(3)、(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4)、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5)、王维最洒脱的一首诗,最好的人生境界莫过于此

(6)、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7)、城阙,指都城长安,宫门前的望楼为阙。辅,夹辅,拱卫。

(8)、第一二句则是完全在写山中的景色,短短的两句,也是写出了如诗如画的美丽秋景,“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在这两句诗中,王维同样也是以“荆溪”、“白石”、“天寒”、“红叶”这些普通的名词,再通过那么一组合却是写出了别具一格的深秋美景,读来也是朗朗上口。

(9)、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10)、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11)、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慷慨无私,独具性灵。

(12)、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13)、《羁春》是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诗于被废斥后,身处于客居巴蜀期间,此时诗人的心情有些低落,看到春天来临,借景抒情,明明在春天,却重见园内的花飞落,因此心生感伤,想起自己被废斥,更是难过。

(14)、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15)、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

(16)、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17)、八仙径 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可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18)、“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你分别之所以有这么多感慨,也是因为你我同为宦游人,都是“长安漂”。王勃是少年天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宦游期间还犯了死罪,连累自己的父亲被贬为交趾令,自己也在渡海省亲的途中溺水身亡,让人叹息不已。

(19)、第二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20)、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3、王勃写的诗词两篇

(1)、“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3)、三秦:项羽灭秦后,曾把关中地分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史称三秦。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5)、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6)、第一首便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在劝勉友人在离别时不要太过于悲伤,诗中写了送别时候周围的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的用词气场宏大,用情之深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

(7)、王维的《山中》完全就是在写景,并没有另外的意思,不过他的这种抒情之作,非常的唯美。这也是王维诗作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方,同样也是淡淡的几笔,便是把山中的美景描写得如诗如画。所以读他的诗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作中那种独特的美。

(8)、曹植《赠白马王彪》有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王勃的这两句诗,化用了曹植的诗意。

(9)、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

(10)、***:“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并且把他和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评点,“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11)、《麻平晚行》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12)、第三四句又是重点突出了秋天山中的景色,从而进一步地渲染了这种悲伤,“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两句犹如浑然天成一般,诗人也正是在山中感受到了落日后的悲伤,又看到山中的黄叶纷纷扬扬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从而再次令他感伤不已,于是思乡起了故乡。

(13)、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14)、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15)、不过,王勃写过两首送别的七言绝句《秋江送别二首》,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不是这两首。

(16)、《滕王阁序》是王勃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经典名句不胜枚举,不仅充分展现了骈文的辞藻华丽,更兼具极高的意境,将作者怀才不遇但是不气不馁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名句成为激励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座右铭。

(17)、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

(18)、答:                              

(19)、郑振铎:“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称赞王勃作盛唐诗歌的黎明女神。

(20)、其中这首《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是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采用了十分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对于即将离开的朋友的那种不舍还有悲伤的心情完全表达出来。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让人充分感受到王勃当时的悲痛。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充满了无限的伤感,体现出了王勃的真性情。

4、王勃经典名句

(1)、这首诗与于王勃在长安任职期间(666-668),诗题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杜少府,不详何人,有猜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之任,即赴任。蜀州,垂拱二年(686)才设置,其时王勃已死多年,故以“蜀川”为是,蜀川即西川,在今四川岷江流域。

(2)、初唐时期诗文创作形式刚刚兴起,并不是十分成熟,所以早期作品大多比较平实,在当时看来不错的作品,都不如盛唐时期的诗文经典,这是时代环境限制导致的,而王勃早逝,其文学造诣还没有达到巅峰,所以现在看来,其大部分作品都不出彩。

(3)、“子安,前面不远就是十里长亭,我们就此别过吧。”

(4)、最后一联接续上文,还是对友人的劝慰:不要在这些哭哭啼啼的小女儿姿态上浪费时间精力啦,你有官做是好事儿,有什么好感伤的呀?!

(5)、此诗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6)、胡应麟:王勃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7)、(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8)、半句写长安,下半句立刻跳转到蜀中,“风烟望五津”,蜀地多山多云,故有风烟朦胧之感,五津则是四川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里的五个渡口,也是杜少府此去的必经之地。

(9)、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12)、“哎,你这话就不对了,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做这些小儿女姿态。你我是知己,自然心意相通。”

(13)、五津,指岷江自灌县至彭山的五个渡口。津,渡口。

(14)、今天我们在这里分别,但不要太过感伤,因为我们都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官的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