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案大全 >

精选86句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拼音(论语原文及翻译100句)

导读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 (1)、(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

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

(1)、(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2)、(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3)、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5)、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传不习乎(        )       

(11)、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2)、⑾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14)、(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15)、(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6)、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7)、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8)、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19)、(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0)、(译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2、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拼音

(1)、 吾日三省吾身(        )(            )  

(2)、(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3)、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5)、(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6)、(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7)、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最平常的事物和行为中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和本质,白居易就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掘和表现深义。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泰伯篇第八

(8)、(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9)、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1)、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12)、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1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17)、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1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0)、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3、论语原文及翻译100句

(1)、(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3)、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期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4)、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6)、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孔子语录十则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1)、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4)、不要想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那么就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那么就做不成大事

(15)、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16)、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20)、(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4、论语文言文原文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3)、(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4)、(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没有好处,不如学习。”

(7)、(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4)、(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15)、(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16)、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7)、(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1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9)、(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2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论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高中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追求学问时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5)、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6)、(评析)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论语原文译文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