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案大全 >

传习录【文案68句】

导读传习录 1、传习录 (1)、刻阳明先生传习录序(孙应奎撰)、传习录序(南大吉撰)、传习录序(徐爱撰)附南逢吉识语卷上:卷卷卷三卷下:卷卷卷卷四叙传习录后(蔡汝楠撰)卷首题:同邑門人孫應奎重刊...

传习录

1、传习录

(1)、刻阳明先生传习录序(孙应奎撰)、传习录序(南大吉撰)、传习录序(徐爱撰)附南逢吉识语卷上:卷卷卷三卷下:卷卷卷卷四叙传习录后(蔡汝楠撰)卷首题:同邑門人孫應奎重刊,卷末题:門人蔡汝楠校

(2)、世事浮沉,嬉笑怒骂,有观点有品位的娱乐八卦。

(3)、解析:有位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该怎么办呢?”

(4)、● (听学·传习录)王阳明教你五大高招,学会心平气和(37)

(5)、● (听学·传习录)教化先行,风俗可美(39)

(6)、21 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7)、解析: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认识、扩充、遏止就是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

(8)、冬天的时候想到父母的寒冷,要想办法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时想到父母的热,要想办法让父母感到凉爽。这些行为是必要的,但只是枝叶,最根本的还是你那颗孝敬父母的心,这些行为都是从纯孝之心这个根本而生发出来的。

(9)、这首诗大意是说,人人的定盘星、定海针其实就是自己的心,我们看到外在的千变万化,是因为我们心动了,心被带走了,带到千千万万的事事物物那里,我们的心被物化了;

(10)、● (听学·传习录)赏不逾时,罚不后事(38)

(11)、8 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廊清。

(12)、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3)、所以,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而对于他人的错误,只要人家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之。

(14)、● (听学·传习录)大道至简,删去繁文(25)

(15)、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16)、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7)、大小明嘉靖二十九年王畿重刻本25MB,黑白7MB

(18)、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GbAf6iEXh2xnk5fQQcz6g提取码:9bxo书名:传习录

(20)、4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

(1)、● (听学·传习录)让他三尺又何妨(34)

(2)、发达国家也许并不知道,随着发达而来的那些物欲横流、变化与动荡、人心不古,都市渐成丛林等现象。如何才能握有一把“尚方宝剑”,既能做到明哲保身,又能活出一种无愧于先祖,无悔于后世的光明人生?他们不懂小到为人处世,中到立业齐家,大到平治天下的全方位智慧是比经济和科技发展更为要紧的大事。而这些,我们都可以在王阳明的《传习录》这部著述中找到答案!

(3)、徐爱(公元1488——1518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也是阳明先生的第一位学生。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参看《明儒学案》卷十一。

(4)、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5)、13: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6)、看到一个东西,心里马上就有喜欢的一涌动;碰到一件事,或者听说一件事,觉知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马上心里觉得堵得慌,这个堵得慌就是“行”的开始。所以我们讲“知”是内在的行动,行和知中间是无缝连接的。我们只要知觉到,心里边马上就会有个涌动,这个涌动就是“行”的开始。这就是知行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讲“知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

(7)、仁、义、理,都是从本心上来,只是本心在不同的侧重方面会有不同的名称。

(8)、0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9)、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10)、梁启超评价《传习录》的作者时说:“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

(11)、“传习”一词出自《论语·学而》“传不习乎?”朱熹注此说:“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

(12)、(解读) 悔悟是去病的良药,但能让人有错改过才是它的效用之所在,如果仅仅将悔恨留滞在心里,则又会因为用药而添病。

(13)、平宁王之乱后,宫内的太监张忠为报先前的恩怨,来找王阳明麻烦。他看王阳明一副书生模样,就约他观看京军训练,并在现场让一介书生王阳明射箭。

(14)、曰:“是说本自好,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15)、形制尺寸框6x5厘米(上下两栏),九行行十七字,白口无鱼尾,

(16)、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17)、常言道三十而立,而三十岁的王阳明仍然一脸迷茫、一头雾水、一事无成。不仅如此,他还得罪了朝廷有名的太监刘瑾,结果是不仅挨了大板,还发配到当时的烟瘴之地偏远山区贵州,一待便是三年!

(18)、此版在叶圣陶注释的绝版版本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查缺补漏,再做修订。确定新高度,再现大师眼中的大师!

(19)、王阳明是个认真的人,他开始发奋读朱熹的书籍,不仅读,还身体力行,比如格物,他就对着竹子来格,也就是凝视竹子。凝视了几天之后,王阳明病倒了,还是没发现圣贤的道理,此路不通啊!

(20)、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

(1)、● (听学·传习录)与人交往,多扪心自问(43)

(2)、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

(3)、05: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应该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做适当的事,谋划和行事都不要越过自己所处的地位。遵照自己的地位和能力做事,才是君子,才算作是致良知。

(5)、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6)、如果你也想读懂王阳明,一定要从这本权威好读的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开始。

(7)、王阳明举例说,大家都知道,舜有个弟弟叫象,品德很坏,屡次想害死舜,但舜从不去指责他,而是照样爱护关心他。舜为什么要这样做?王阳明说,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你说,象这样一个傲慢的人,他会认错吗?相反,他只会变本加厉。而舜以德报怨,才有机会感化他。 

(8)、中卷是八篇书信,主要是回答了“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等,还谈了王学的根本内容,及王学的意义和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大致讲解了“致良知”的大义,如何践行和王学宗旨。

(9)、● (听学·传习录)第一等事:读书学圣贤(29)

(10)、每日浸读一条《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愿有助于我们寻回放逐已久的心灵。

(11)、阐析:有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该怎么办呢?”

(12)、解析: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

(13)、《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14)、为此,柳祖海老师特开设《领袖心之力》课程,帮你开启强大的心之力!

(15)、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16)、良知就是行事的“头脑”,支配人的行为。遵循良知而行事,以不变应万变。不在于受与不受这个行为,而在于受或不受的道理。该受的时候就受,不该受的时候就不受,看你心里明不明白这个理。

(17)、明嘉靖三十年衡湘书院刊本83MB,黑白9MB

(18)、第三个特色是周月亮教授对《传习录》的逐条精讲不局限于古代,而是将阳明心学的解读与思考应用于对现代生活,让阳明心学活泼起来,成为开解现代人的困惑与迷茫、寻回人之本心的他山之石。

(19)、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0)、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4、

(1)、《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

(2)、《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3)、陆澄问:“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

(4)、● (听学·传习录)少年立志,心向圣贤(1)

(5)、本书是关于《传习录》的精细解读,作者舍弃逐条逐句的解读方式,主张明义理与通训诂并重,并择其要点、循其脉络、扣紧义理。全书引经据典、论述严密、考据与义理并举,从阳明思想遍历的轨迹、阳明心学的确立、格物学说的重释、知行合一的意义、良知学说的提出等方面,呈现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本体工夫”等为架构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阳明心学”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帮助,是研究王阳明思想的力作。

(6)、该书的第二大特色在于周月亮教授并非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在深研(不仅是《传习录》,还有其他儒家典籍)的基础上回归原典,逐条精讲,将《传习录》中的历史背景加以还原,让《传习录》回到历史语境当中。

(7)、尤其是近些年来,王阳明和《传习录》成了热词,相当多的人开始从阳明心学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在充满不确定性未来面前为人处世与经营的智慧。

(8)、王阳明“龙场悟道”十分有名,但是龙场其实是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跟随王阳明一起来到龙场的人大都病倒,只有他安然无恙。王阳明在龙场受了两年的磨难,依然安康,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